
現在市場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,就是(賣主)不容易找到買主,已上市的房子很難找到買主(得不到P u r ch a s e O f fe r)或者得到的O f f e r 價錢很低。現在買方也明暸房屋市場交易情形很清淡,所以不肯即時買,或者出價很低,現在一般殺價空間在3%~10 %之間,不論屋主原來所開的價格是否合理,一律先殺價再說。就因為買方並不急著即時買到房子,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,可以說市場上買氣全無。買方在第一次出價時,開價均很低 ,這種偏低的出價,賣方跟本不可能接受,正因為在價格上的巨大差距,所以房屋買賣得不到成功。現在房屋市場上待售屋很多,待售屋愈多,就愈沒有買氣,因此房市顯得冷冷清清。目前除了銀行屋之外,一般房子成交機會很少。
在“買方市場”之下:如果賣主不遷就買方,房子就賣不掉
現在房屋市場中待售屋、銀行屋很多,這是一個可以買到“便宜貨”的好機會。 買方有很多存貨可以挑選,也就更有機會找到心目中理想房子。買方不用急慢慢挑,總之,在買方市場之下,買方佔著較有利的地位,一切“ 買方說了,算數”一切依買方意見為主,如果賣主不遷就買方條件,賣主的房子就賣不掉。
在買方市場之下:如果買方還是買不到房子,那要怪誰呢?
若在“旺市、賣方市場”之下 ,一般買房子是用“加價”才搶得到手的。一些財力較差,頭期款較少或 信用分數F ICO較低者,根本是很難買到房子的。
在“ 賣方市場”之下,買房子時是毫無殺價空間的,那時候你買不到房子,你還可以說“錯不在買方”。但是現在,在買方市場之下,如果你還是買不到房子,那你又要怪誰呢?
例一:葉姓夫婦年收入六萬,有自備款廿萬,他們想買一幢房屋,房價約在38~45萬之間,他們參觀過的房子超過50 幢,比較滿意的房子有10 幢,選中想買的房子有6幢,真正出價的有4 幢,實際買到手的有零幢,為什麼在買方市場 ,他們還是買不到房子?原因無它,就是“買方出價偏低、殺價太狠”這種離譜的殺價,當然會被賣方拒絕接受,所以葉姓夫婦至今仍然沒買到房子。
例二:江姓夫婦年收入十二萬,有頭款八萬,他們想買一幢房屋,房價約在2 6~3 0萬之間,他們今年看(參觀)過的房子數量有2 0 幢,比較滿意的房子有8 幢,選中想買的房子有6 幢,真正出價的有4 幢,出價被屋主接受的有3 幢,實際上貸款成功,順利買到手的房子有 2幢。為什麼江姓夫婦可以買到2 幢房子?原因無它,就是“出價合理,滿足了賣方胃口”。原本江姓夫婦看房子已看了四年,當時他們也曾出過無數次價錢(有時還加價買)但都沒能搶到手,原因很簡單,因為那時屋主拒絕他的“ 1 0 % 頭款”的貸款方案。
在“賣方市場”中,“頭款過低”的人是很難被賣主選中的。有時候,就算是買方願意出很高的價錢,賣主也不會去考慮把房子賣給“低頭款”的買主。
現在情況不同了,房地產市場進入了“買方市場”有很多房子賣不掉。這時賣主比較容易與買主合作,只要買方能夠符合銀行貸款條件,買到房子的機會就很大。
江姓夫婦趁著市場低迷的時候,把握了機會買到了房子。如果是在“ 賣方市場”情況下,沒錢的人是休想買到房子的。江姓夫婦把握了這次低房價的機會,一次買到了二幢房子,一幢自住,一幢給父母住,即盡了孝順又兼顧了投資理財,算是聰明人吧!反觀,葉姓夫婦在買屋出價錢的時候,總是習慣性的來個“ 大殺價,砍、砍、砍”由於殺價太狠,殺到賣主無法接受,造成買賣破局,現在葉姓夫婦仍然在做房客,就是因為殺價太狠。葉姓夫婦手中雖握有現金廿萬,但仍然沒有買到任何一幢房子,這就是太挑剔、太貪心的例子。
為什麼要殺價?
我問葉姓夫婦說“ 為什麼你們要殺價?且殺的那麼狠”葉先生回答說:“ 那些房子都已經賣了三個月以上也還沒賣掉,一定可以殺價”葉太太回答說:“一條巷子裡有好幾幢房子(插牌子)在賣,而且都是空屋在賣都已經好幾個月了,都還沒賣掉,我想房價一定會下跌的”他們還一口同聲的說:“我們只是隨便出個價,如果賣主真的接受了,說實在的話,我們還真的懷疑是否買貴了”。言下之意,就算是房價再低,他們也不會真的去把它買下來‧‧‧或許他們在等待“免費午餐”吧!
殺價真的有理嗎?
上述葉姓夫婦的說法,乍聽起來覺得滿有道理,但仔細分析就不一定覺得有道理,第一,影響房價漲趺的真正因素是供需問題,地球上可供使用的土地資源有限,但人口一直在增加,只要人口還在增加的城市,長期來看房價是不會下跌的。第二,僅以房子賣了三個月還沒賣掉的理由,就認為一定可以殺價的看法是不一定正確的,如果它可以殺價,那它也不用等上三個月,它早就被賣掉了。第三,一條巷子裡,有好幾幢空屋在賣,這表示這一區的投資人(投機人)在出場(想入袋為安),從另一個角度看,這批投資人當時(不約而同)選擇買這一地區房子,一定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點,如果這些優點依然存在,那房價為什麼要跌?第四,如果買房子的目的是(長期)自住,那就沒有賺賠的問題,既然沒有賺賠的問題,那又何必怕買貴了?第五,買房子是屬於長期投資的一種方式,它不同於短期炒作,如果你要做“ 投機生意”,不如去買股票或買期貨。第六,不要有“打落水狗的心態”看著房地產進入“買方市場”,市場走勢對買主有利, 買主就毫不客氣的“ 大殺, 特殺”就好像買“倒店貨、跳樓貨”一樣,來個“刀下不留人”。買方這樣“趁火打劫”的做法,大有“落井下石”之嫌疑!
古人有雲:“ 慈悲沒有敵人”,如果買方對賣方慈悲多一點,出價合理(稍為高一點)也許就可以買到房子了,不至於幾十年後還在做房客了。
如果買方自認往後幾年的房屋市場為“只看跌不看漲”所以買屋時,就會狠狠殺價,換句話說就是想以“以目前出的價買到以後的價錢”或者說“以預期可能跌到的價錢,用現在的金額來買”。照理說,這麼聰明的買主理應早已買到了房子,為什麼他們直到如今還買不到房子?買不到房子的原因無它,就是“不懂捨得與貪心過度”。
“不捨“就是不捨得自已辛苦賺的錢被賣主賺走,不捨自己做了冤大頭,結果就得不到中意的房子。“ 愛貪”就是貪心,喜愛佔他人的便宜。“殺價”的同義詞就是“佔他人的便宜”。買主嫌現在的房價太貴,買主在指責賣主太貪心的同時,買主同時也在貪心,您說對嗎?
想要賺錢,先要有膽識和眼光,先學會當機立斷、忍痛割愛,千萬不要因為貪小而不敢投資。
房價再跌,也不會跌過 50%。
“以預期可能會跌到的價錢,用來買今天的房子”換句話說就是用未來跌到谷底的房價買到今天的房子,讓賣主現賠或少賺錢,這就是“ 貪心過度”。就像買樂透大獎一樣,想用(現在)今天的一塊錢買到明天中一百萬的那一張獎券,這就是貪。而想用一元換取一千萬元,這就是“ 大貪”。明明知道不中獎的獎券,明天就會變成廢紙,而你現在還用一塊錢去買廢紙,這是“傻貪”— — 亦即又傻又貪。既然你都能用一塊錢去買明天的廢紙,那你為什麼不能 用現在的市價去買房子,姑且不管明年房價會跌掉多少,至少你的房子還存在,它應該是不會變成廢紙的。如果房價真的跌破5 0 %,這時你就趕快去買,因為買到就一定賺到。
富爸爸富媽媽說:“人類進步的原動力是利益相結合 ,不是利益相衝突,在房屋買賣上 ,買主與賣主之間也應該是利益相結合,而不該是利益相衝突。”
聰明的買主懂得“吃虧就是佔便宜”的道理,首先他們先喂飽賣主的胃口,讓賣主滿意,順利簽下買賣合約,等到買到了房子之後,以後那個房地產增值的部份就全歸新屋主所有,新屋主的先捨後得,這就是“ 能捨就能得”“ 吃虧就是佔便宜”的道理。
用有色的眼睛去看人,是否定一個人的人格。用有色的眼睛去看房子,是否定一幢房子的價值。因為你首先否定這幢房子的價值,所以你才會去狠狠殺價。殺價是否合理?端看你的心態囉!
受到次貸風暴影響,有些地區房價下跌很多,尤其是銀行屋降價最多。銀行屋是現在最熱門的搶手貨,買銀行屋一般都是要加價才買的到。不過有些買主在買銀行屋時,還是要殺價,現在買銀行屋還要殺價的人就是貪心不足,如果貪心不足的買主還不更正殺價的舊習慣,那就很難買到房子。
在你出價的同一段時期內,如果有人跟你競爭,出價又比你高,你就輸了。所以不要以為房市不好,就有殺價的機會,其實房價跌的愈多,就愈不容易殺價,因為房價愈低,就愈容易吸引更多的投資人興趣,相對的來說,競爭也就激烈了。不要以為房市低迷,就沒有人跟你競爭,其實只要有一個人出價又比你高,你的美夢就泡湯了。不要妄想房市不好,就可隨意殺價,其實只要有一個買主出價比你高,你就全盤皆輸了。”
富爸爸富媽媽說:“ 不須等到一百個人贏過你,其實只要有一個買主出價比你高,你就輸了。”“回憶往事,自我檢討”知錯則改,趕快糾正(矯正)你不正確的思想。回頭是岸,不要忘記“ 貪心與不捨“才是你買不到房子的真正原因。只說不練,沒有行動、悲觀、逃避現實才是你貧窮的原因。所以,富爸爸富媽媽說:“ 購屋致富的秘訣是:能捨,不貪,明理,行動”。